查看原文
其他

独家丨鲁政委:美国步伐很快我们反而要淡定 慎重把握降息节奏

鲁政委 意见领袖 2020-04-01

   文/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 鲁政委


本文作者介绍

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、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。


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蔓延,全球经济面临巨大的挑战,资本市场出现大规模震荡,各国接连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,稳定经济发展。3月23日,美联储在此前宣布7000亿美元购债计划基础之上,推出无限制量化宽松举措,随后进一步出台了2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。全球正掀起新一轮“宽松潮”,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?近日,新浪财经对话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、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,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。



美联储近期出台的所有政策,基本上是照着前两任联储主席伯南克和耶伦在3月19日《金融时报》上联合署名发表的文章《联储应如何减轻疫情对经济的持续损害》中提出的措施抄了一下 “作业”。3月26日,伯南克接受CNBC的采访,他认为美国的经济未来将会是V型反弹;在疫情期间,关键是要解决企业流动性问题;一旦疫情过去,经济生活会逐步恢复常态。


各方对于现在的经济状况有不同的观点,达里奥等专家认为问题非常严重,但我更倾向于伯南克的观点。当然,必须指出的是,当前金融市场出现的问题严格来讲并不全然是因为疫情,但疫情的确使其变得更突出了,甚至疫情直接戳破本已存在的问题。整体上,美国近期出台的刺激政策为经济恶化提供了必要缓冲。当然今年全球经济的衰退是肯定的,上半年全球经济的下滑将尤其严重,下半年将逐步恢复。但从年度之间来讲,今年全球都是衰退的,明年可能会有一个反弹。

 

美联储刺激政策对中国有何影响?

 

首先,从总量角度来说,美联储的政策缓冲从总量上来说,如果对美国和其他经济体有所帮助,则有助于多少减轻中国外需萎缩的程度。中国疫情发生得最早,得到控制也是最早的,是现在全球唯一一个能够相对可以正常生产的国家,在全球抗疫生产在不同程度停摆的背景下,中国事实上正在成为全球很多国家抗疫物资供应的大后方;当然,全球还有很多在抗疫物资方面的隐形贸易壁垒和其它问题需要消除,比如运输问题,医疗物资所特有的认证问题等。


其次,从金融角度来说,海外流动性过剩,一旦金融市场动荡稍事平息,对我们就会面临水漫金山的压力和惊涛拍岸的风险。现在,我们已经远远看到一道海潮的银线正滚滚而来,我们必须要前瞻性地设计好涵养水分、分流泄洪、能量冲销的方案。


具体来说,第一,从债市来说,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现在达到历史最高。虽然短期的利差不是特别大仅中等偏低,但长期国债的利差非常大,由此使得债市对外资吸引力较大。


第二,我国股票市场估值在全球经济体当中最低,股息回报率中等,加上因疫情控制较好,中国经济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,所以股票也更有吸引力。虽然之前我们看到了有些外资的流出,但是主要是由于美国骤发金融振荡,打乱了外资投资的既定节奏,他们为了保护流动性不得不紧急退出,其实并不是从长期投资投资的退出。在中国股票这一轮调整之后,外资特别喜欢的大消费中的白马股估值吸引力进一步突显。


水往低处流。以上债市和股市状态,决定了外资流入压力更大,这会让我们享受海外政策外溢的好处,由此政策力度可以小一些。


当然,这是对我们未来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。具体来说,第一,由于海外疫情爆发,外需可能出现不足,虽然有一些医疗物资的出口,但是恐怕难以弥补整个外需的萎缩。第二,国际资本流入的压力将来会比较大,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会很强,这对出口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,尤其会加剧可贸易程度高的制造业压力,造成更为严重的“脱实向虚”问题。在此背景下,国内如果财政政策刺激力度过大,人民币升值就会更猛,由此将会部分抵销政策刺激的效果。

 

中国无法承受低利率  降息节奏要慎重

 

这一轮西方出台刺激政策的速度非常快,力度也比较大,对于我们来说就,力量就反倒不用那么大了,我们可以边走边看,表现得更淡定一些。


我们要关注三个问题:首先是流动性,特别是企业的流动性。确保有复工生产意愿的企业,不要出现资金链断裂,保证它的生计和就业。其次是利率高低不是关键,因为这个时候不是利率低不低的问题,而是资金链接不接得上的问题。最后是有没有需求的问题。工厂的产品如果没有需求,就算不要利息也无法承受。


过低的利率会为未来埋下更为严重的风险隐患。利率过低,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就会很弱,因为息差会变得很薄,又要应付随之而来的不良率上升,以及贷款需求扩张所需要维持的资本充足率,而这些都需要资本来解决。除非增发新股,否则,资本就只能利润转增资本。


而实际上,我国银行基本上都是国有属性,根据相关规则,为避免国有资产流失,商业银行PB低于1倍,实际上不允许新股发出来。例如,美国这次金融危机,就是长期低利率所造成的恶果:加杠杆、拉长久期、下沉信用、大搞杠杆贷款等另类投资、增加股票投资、投资外币资产等。


美国这次金融市场的调整,就是因为一些产品加的杠杆太高了,加上疫情的冲击,未来公司债降级高收益债违约的问题都还会接连连浮现。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,欧洲的零利率到现在的负利率,彻底摧毁了欧洲银行业本该有的盈利能力,德国某最大商业银行的危机只不过是整个欧洲银行业问题的缩影。2008年金融危机后,欧洲的政策利率几乎没有真正升上来过,由此导致银行业的净息差一直徘徊在1%左右,没有出现过回升;而美国则经理了数次生息,其银行的净息差则一直在3.0%以上;欧洲的ROA一直在-0.1-0.5%之间震荡,从来没有没恢复到危机之前,而美国则恢复到了1.0-1.5%。


同时,我国社会保障还不够健全,老百姓大部分资金都放在银行做存款或者投资理财。未来如果真把利率调到很低的程度,投资理财和存款几乎都没有收益,不知我国社会是否能够承受?所以,我国的政策空间有,但还是要尽可能长地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,不要一味地追随西方把利率降到过低。


这个时候央行可以干什么?可以降准。降准一方面确保流动性,另一方面降低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,使得息差的收窄能够有所缓冲。


未来降息也可以有,但节奏不能太快,也不能降得太低,更主要的是应关注存款利率曲线的优化。“优化”是什么意思?现在存款利率曲线太陡峭,表现为短期利率不高,但是三年以上的利率太高。这导致长期贷款正配的存贷利差比最不合算、息差最薄。同时,从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指标的要求来讲,期限越长的贷款,商业银行的隐形成本越高。本来长期限的存款已经够贵了,但长期贷款利率却又上不去,最终就是更多投放短期贷款。而企业短期仅靠流动性,资金链又跟不上,恰恰需要的是“长钱”。所以,我们可以做的是把存款利率曲线斜率弄平一点,长期限的存款利率可以降一些,短期的则可以维持。


建议取消同业资金占比


与货币政策密不可分的是监管政策,监管政策迫切需要调整,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。央行的MLF利率已经降得很多了,但有观点认为传递到款还不到位。这看起来好像是商业银行的问题,但其实不是。因为从2017年到现在,虽然MLF利率一致在下降,但商业银行的存款成本率却一直在不断地上升。也就是说,资金的成本在抵达商业银行大门入口处,就已经显著上升了。


央行MLF的利率,它代表的只是货币市场资金的价格。而我国目前的流动性监管要求规定,同业负债占整个银行负债的比例不能超过1/3。这意味着,即便央行以MLF投放的钱再便宜,银行最多也只能用到相当于负债1/3的规模,然后就不能再用了,还得去找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这些所谓的“一般性存款”,而一般性存款利率又是按照存款利率曲线来的,也与各类理财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价格竞争关系。


所以当央行MLF降10个bp、贷款降10个bp,大家觉得传导不够,但是从数学上说,其实已经是3倍传导了,因为MLF只代表了银行三分之一资金的成本,不是全部资金的成本,但最后整个贷款却都降了一样的价格,是不是大致就是3倍传导?


由此,需要将同业负债占比的规定去掉。为什么呢?因为“同业”这个词并不是一个专业学术语言,只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习惯用语,随着金融市场发展越来越不严谨。在巴塞尔III中并没有“同业”这个说法,有的是“批发性融资”的说法。目前“同业”的认定口径太广泛,涵盖了所有的金融机构,从国际通行监管规则来说,这是不对的。因为在成熟经济体中,非银行金融机构都归属于“公司”,等同于普通企业。所以,建议完全废止“同业”这个叫法,在我国银行业已全面实施巴塞尔III的LCR和NSFR这两个更细致、更全面的流动性监管指标之后,已经到了可以废止“同业负债占三分之一”指标这个的时候了。

 

新基建“顶天立地” 经济意义巨大


财政政策要做,但力度同样可以温和一些。可以支持湖北和武汉的灾后重建。湖北这一次备受重创,封城、封路导致工厂无法正常运作,务工人员出不去。考虑到湖北去年秋冬大旱,高概率长江今年会有洪水。所以,财政可以支持疏浚湖北沟渠、堰塘,加固水利工程,增强防浚抗旱的能力,保证粮食的稳产、增产。其他地区农村可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。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也能得到改善。


另外,新基建也要做。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曾在3月2日的报道中明确表示,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:5G、数据中心、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、充电桩、特高压、城际铁路和城际交通7大部分。新基建是顶天立地的。“顶天”是跟高科技有关,“立地”是跟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。


新基建短期可以拉动相关设备生产(而计算机通讯设备是目前我国工业第一大产业),间接为经济活动线下转线上、劳动者自主创业提供更好的条件,长期则为我国经济提高效率铺就信息高速公路,社会意义、经济意义巨大。


精彩回顾

精彩回顾

管涛:应对疫情全球扩散仅靠经济刺激是不够的


张岸元:灾疫之年,顺势而为还是逆势强攻?


朱民:走向经济危机的意大利,为我们带来了哪些警示?


管涛:全球金融动荡美元王者归来 A股初步经受住大考


意见领袖为新浪财经专栏/自媒体微信公众号,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。


【报名预约!美国前财长萨默斯首次中国直播问答】疫情之下,世界经济何去何从?4月11日,美国前财长萨默斯首次中国公开直播问答。如果您有问题想要提问萨默斯,欢迎将具体问题发送至邮箱:money@staff.sina.com.cn
扫码下方二维码,立即预约报名!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